在此轮房价上涨的过程中,除了政策以及炒房者的加入之外,销售的模式也是抬高房价的重要推手,之前媒体上大量曝光的茶水费,服务费,电商费等等,让房子交易时出现了很大的灰色空间。当然,相关政策虽然明令禁止,但是在实际的执行和房企的销售中,往往是屡禁不止。

近日,有媒体透露,廊坊某项目在销售时收取高额的电商费,打着6万抵8万的优惠,而在实际的合同中,这6万元却并没有体现在合同中。那么这所谓的电商费究竟是如何产生的,电商费最终又流向了哪里?

先说电商费的产生,其实是来源电商行业,只不过在这期间发生了变化。大部分人在购物时,往往会领取各种打折优惠券,而在实际购买时就会花更低的价格购买。当然,无论是免费的打折券还是花钱购买的打折券,整体的金额都不会太大。毕竟商家也是为了促销。但是在房地产行业则不同,无论是房款的基数还是优惠的幅度,都是一个较大的金额,因此也就给了所谓的电商费更高的利润。

当然,这只是最简单的理解,房企在销售过程中往往需要销售公司和中介来帮忙,而随着销量和业绩的压力,就需要一种分销的模式。但是房企的营销费用是有限的,因此这一笔费用只能从购房者手中拿来。房企的销售备案价格是一定的,但是标价往往很高,而电商费就起到了一定的降低作用,当然这一部分费用往往是不会体现的。所谓的电商费也就成为了中介的佣金。房企卖出去了房子,备案价格也没有超出,购房者看似得到了实惠,中介也得到了相应的佣金。

那么所谓的电商费最终去了哪里。最直接的就算销售电商费的中介,至于是否流入到房企和其他地方,或许还有些不为人知的问题。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法的规定,所谓的佣金的可以收取的,但是需要服务机构如实的向购买人介绍产品的相关情况,而现在的电商费则是隐瞒了其中的交易问题。当然,电商费的问题不仅仅是这些,比如价格上涨时,电商费可以增加,价格下跌时,电商费可以减少,虽然对于统计数据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购房者的实际支出却和统计数据有本质的区别,这也是为何会出现数据失真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监管所谓的电商费,购房者也应该积极的维权,而对于房企来讲,要做到一个企业应该做到了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