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的双重属性:

基本属性

衣食住行,穿衣吃饭出行基本没问题,唯一的就是住房问题弄成了一个大问题。只有保障居民的住房,才能安居乐业,才有社会安定和谐,其实住房带有很大的社会福利性质,不应该鼓励市场投机和竞争。

金融属性

我们都知道,现在各国的货币实际上都是信用货币,依靠国家信用背书。现在各国为了刺激经济,都会多发钞票,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的活跃。有了通货膨胀就有贬值,有了贬值就想用实物来保值,于是土地和房屋变成了资产保值的主要手段。

那么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

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收房产税。

所以大量的投机资本发现实体经济赚钱越来越困难,都涌入到房地产里面来。

把房地产作为一个投资的对象,而不是自己居住。

前十年是房地产发展的黄金十年,接下来投资房地产还能保值、增值吗?

不见得。

为什么呢?

只要产业布局一改变,地价也会改变。

底特律原来汽车城,后来美国的汽车公司输给了日本、德国的汽车公司;马上就很大量工人失业,工厂关闭、房地产崩盘了;

产业被冲击,房地产难以幸免

很多房子都卖不出去,几十几百刀就能买到房子,但是需要交纳高昂房产税,交了钱之后发现房产税比房屋价值都高。

那么,中国现在收房产税顾虑在什么地方呢?

因为地方财政收入很大的程度上是靠这个土地拍卖转让收入。

因此,现在解决城乡户口问题、开始限购、利用各种政策限制房屋交易,这些举措只是从表面上限价或者说保持房价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区间,始终是浮于表面。

处理房地产泡沫的问题,其实跟处理美国金融市场上的垃圾债问题一样,垃圾债本来就是高风险低收益,结果忽悠投资者说垃圾债高风险高收益,结果买了以后被套牢了。

怎么办呢?

很简单,债转股。

跟中国当年国有银行上市一样,本来有大量的坏账。西方认为中国的国有银行应该破产。但是国有银行有那么多的网点,网点分布建设重资产投资不在少数?只要把那个坏账剥离出来,冻结一下,变成资产管理公司就可以了。

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在这里提供一个方案,绝大部分的土地都是国有的,和人口普查经济普查一样,来一个全面的房地产土地普查,实际上中国现在已经在做,但是可以加快普遍的房地产登记。

而且不光是要城市的房地产需要登记,农村的地产房屋全部都要登记。产权登记在谁的名下,房屋所有人收入来源是什么?房屋使用性质是否有过变更?常住地还是短住?

有了详尽的地产房屋登记信息之后,就可以计算出未来的房地产税,根据什么计算呢?根据房地产的配套设施来定,那些配套设置?医院?交通?学校等。

那么怎么解决呢?

解决办法很简单,金融市场要搞活,就一定要让它流动起来,让有需求的人买房,让想要通过房地产保值增值的资金从房地产市场走出来,转到其他行业。按照一定条件或者比例征收房产税。假设,针对所有中国居民,在某地居住超过3个月,就可以定义为常住人口,针对家庭为单位,第一套房用来自住,不收房产税;第二套房为未成年子女准备,也可以免税掉;第三套房子用来养老,就需要开始征收房产税了,因为越是涉及到养老等大型资产投资,越要依靠政府。第三套房子的税率可以适当低点。然后3套以上的房屋按照递进房地产税率征收。

因此可以解决几个问题:第一,住房不炒理念落实。第二,引导资金从房地产等固定资产端流出,流入到实体经济或者金融行业;第三,反贪,肃清风气。第四,引导产业变革。

有些人可能会想,征收了房产税,会不会引起房地产的崩盘?个人认为没必要过于担心,可以采取递延型房地产税收制度,逐渐加收房地产税。这样对市场对投资者对居民的冲击都尽量减少的到最小。

其中最受影响的当属依靠土地财政收入的地方性政府,但是如果一直裹足不前,国民经济结构改革一直不能有效开展,新的经济增长极一直不能出现。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不能在依赖房地产,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必定逼着中国从初级工业大国转向后工业化时代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