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毕舸

近日,某知名房企董事会主席在其举行的线上2020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公司以开发和经营并重,现在来看,我们的方向选对了,我们在部分业务方面也建立了行业竞争优势。房地产行业逻辑变了,我们不再能赚大钱、快钱;但是我们可以赚慢钱、长钱和老实钱,我们相信得能力者得未来。”

作为国内房企的标杆之一,该房企管理者的言行也就容易引发业界和社会关注。尤其是该企业曾经多次针对行业发展趋势,给出与众不同的说法。比如,在房地产牛市时,该房企管理者就曾喊“房价泡沫早晚会破裂”,并在业内率先发起降价促销行动。

此次该房企管理者“房地产要赚老实钱”的说法,无疑又值得同业及社会各界思考。对于国内房地产界,这么多年来一直缠绕于房价“只涨不跌”神话与造富机的双重困扰中,房地产行业社会形象不仅不如人意,也屡屡成为政府调控重点对象。相对而言,该房企的品牌形象更好,也得益于其坚持的开发与经营并重模式。

该房企管理者所指以前行业赚大钱、快钱,也是长期以来房地产存在的粗放型发展问题所在。长期以来,国内相当比例的房企发展模式单一,主要靠在土地一级市场高价拍地、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价售卖。由于普遍采取预售制,房企在楼盘开发上也就能获得大量购房者预付资金,再加上银行信贷,从而形成楼盘开发的资金链。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房企基于多年来市场普遍存在的房价只涨不跌预期,也就有底气能够花天价获取土地资源。在这方面,不少房企非常激进,甚至采取高负债模式,从银行、股市、信托等融资渠道不惜代价获得所需资金,用于全国各地的拿地、盖楼。

而为了减轻资金压力,有些房企往往追求建设过程的高周转率,希望在最短工期内就让“不毛之地”变成高楼大厦,同时,房企还在容积率上打主意,不断提高容积率,最终交付到购房者手中的是质量粗劣、问题多多、形如马蜂窝式的房子。

这一模式在房地产行业的高扩张阶段能够获得市场空间,在于这一阶段市场求大于供。开发商掌握绝对定价权,而不少购房者在“一房难求”的景象中,恐慌购买心理加剧,也就对房屋质量等问题没有太多“计较”。

然而,正如那家知名房企所指出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业界说法是从黄金时代转向青铜时代。不少房企从一二线城市起步,然后随着一二线城市市场逐渐饱和,开始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由于房企笃信既有成功模式,依旧采取了高价拿地、快速建楼售出的开发模式,也让三四线城市新房数量急剧增加。

随着近年来宏观调控收紧、土地竞拍准入门槛不断抬高,越来越多刚需一族开始注重居住体验,如果房企依然沉浸在以往的速成套路中,就可能会面临房屋销售不畅等售前问题,同时,因质量纠纷引发投诉的概率也不断加大,导致其品牌形象受损。

同时,所谓不分地区房价普涨的神话也因调控及市场变化而消失。不少三四线城市去化率持续走低,房企消化库存楼盘压力持续加大,只能采取大规模降价手段回笼资金,这也让房企盈利空间被压缩甚至因此亏损。

部分房企的高融资模式也走向终结。政策导向下的银根收紧,利率上升、融资渠道规范化管理,导致这部分房企无法再像以往一样拿到“便宜的钱”,资金链爆雷的房企案例也不在少数。

种种迹象表明,房地产行业只管开发不管经营就能赚大钱、快钱这条路无法继续。而发出要赚“慢钱、长钱和老实钱”声音的该知名房企,相比同业确实有其差异化经营思路。比如不一味参与到抢地大战中,相对更注重楼盘质量,并且有较好的物业服务,从而能够为购房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这不仅能够形成各环节的优势叠加,加强对购房者的吸引力,而且还能逐步在其他同业不重视的物业等售后环节获得更高收入和利润。据报道,该房企物业板块有可能独立上市,有望成为其又一新兴增长点。

所以,该知名房企正在加速转型,包括租赁住宅、物流仓储以及承接其他开发商项目及公共项目的物业服务,也包含新科技驱动的智慧城市、云服务等,这其实就是从单一住宅开发模式向多元化经营模式升级,也考验着房企自身的前瞻视野、精细化服务能力及业务创新能力,如此才能通过产品及服务品质获取各类客户,从而有可能赚到慢钱、长钱和老实钱。

“房子是拿来住的”是中央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定调,这不仅是指房价调控,更指向房屋背后的居住服务本质。围绕更高质量、更人文化、更具科技属性的房屋建设及综合服务,从而应对市场需求升级趋势,是所有开发商都要考量的发展命题。“房地产要赚老实钱”指向行业价格与价值的取舍,只盯着房价而继续无视客户价值的房企,将眼睁睁看着同行能赚到慢钱、长钱和老实钱,自己却不仅赚不到大钱和快钱,甚至会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命运。

作者为财经评论员